為了幫助學生培養閱讀習慣,香港每所學校都會有閱讀課節,分別只在早上還是中午,每天都有15分鐘,還是每星期來一次一小時的;小學會再加上圖書課和廣泛閱讀時間。大部分學校中文科也試過以「增加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」為目標,期末再按各班的借書量和回答幾題空洞的問卷,證明策略有效,完成報告,預備教育局視學時有貨可交。
 
有一次閱讀課,我正忙着改簿,要趕在放學前派回給學生改正,沒留意幾個比較頑皮的學生正互相打眼色,然後,其中一個學生舉手問我:「老師,你為甚麼不看書?」
 
我立刻放下手上工作,先說聲抱歉,然後向他們介紹我小時候最愛看的書——何紫的小說集。我說了幾個書中老香港生活的片段,談談這本書如何啟發我愛上閱讀,甚至令我日後當上語文老師。下課前,我們一起搜尋公共圖書館的網頁,發現能在學校附近的圖書館借閱何紫的書。
 
那天,學生少了一份改正功課;幾天後,本想刁難我的孩子,每人手上拿着一本何紫。自此,我在閱讀課也會帶一本書,跟他們一起靜靜地讀。
 
謝謝他們的惡作劇問題,令我得到推介好作品的機會,也有不少反思。作為語文老師,我們常常強調閱讀之重要:逢長假期必有閱讀報告家課,還要作口頭報告。結果,頭腦不是太聰明的學生會抄封底簡介;現代一點的會上網找閱讀心得,現在還流行付費代做功課。總之,我們所做的,無法讓他們愛上閱讀,歸根究底,是我們也沒有表現出如何熱愛閱讀。

 

老師,你在看甚麼書?
我曾任職的學校,在教師會議有「閱讀分享」環節,同事輪流介紹一本最近讀過的書。結果,介紹食譜和繪本佔多數(閱讀食譜和繪本沒有錯,但如果學生在閱讀報告中介紹多啦A夢,同工們大概會一個大交叉然後發回去重做),也有一些會介紹電影小說(而他們明顯只看過電影),幸而亦有同事會介紹文字作品。如此,我們如何透過身教,跟學生分享閱讀的樂趣?我們藉詞工作繁忙,又要照顧家庭,總之就是抽不到時間來閱讀;卻忘記了現代學生要修習百般武藝,時間比起成人更不夠用,他們是否有更充分理由就此不閱讀呢?
 
一次科幻閱讀實驗
 
那一個問題之後,我開始思考如何和學生創造共同閱讀經驗。學生升上小六,一個倪匡迷同事,提議讓學生讀衛斯理。
 
我們選了四本衛斯理作品,只要求學生閱讀其中一本。我們放棄傳統的「內容大意」、「讀後感」功課(這些功課也有其意義,例如能提高學生的撮寫能力,只是學生大多會抄答案,那就不如算了),專注在高層次理解,如引導學生代入角色,提出解決辦法,先由分老師分享閱讀體會,再帶學生嘗試與作品對話。起初,我們還怕對小學生而言會太困難,也擔憂家長投訴我們教學生只顧看小說,不理會呈分試。
 
結果,不少學生一本接一本地讀完要求的小說,在上課時為「方天回到自己家鄉是否好事」討論得面紅耳赤,也有孩子開始閱讀這四本以外的衛斯理系列。最驚喜的,是有一位學生拿了另一本科學百科,跟〈大廈〉互相對照,研究乘搭升降機去了時間流逝較慢之空間的可能。亦有家長反映他少年時也愛讀衛斯理,這次閱讀計劃,讓他可以與孩子一起看書和討論,緩解因升中而長期緊張的親子關係。
 
原來,只要你讓孩子看到自己有多喜歡看書,「書」有甚麼好看,他們就會自然愛上閱讀。
 
走進學生的閱讀世界
 
有時候,孩子不是不讀書,而是我們實在看不慣那些書,甚麼「遜迦日記」、孤泣、middle… …總覺得自己兒時讀的書才是最有益最健康最正統。其實,每個年代有其文字潮流,在我們的父輩,讀武俠小說可是邪魔外道,哪想得到今天《射雕英雄傳》成為了高中必讀讀物,看完還要小測。
 
一個小四家長告訴我,她女兒每天讀網上小說讀得入迷,那些小說多半關於穿越,自然有愛情元素,也會打打殺殺,非常擔心。這個孩子平日寫作文筆很好,比同學能引用更多史例,其他科目成績也不錯;而且她沒有欺凌同學和拍拖(在幻想世界的就由他吧)。雖然這些網上小說觀感上「不太健康」,至少對這個孩子而言,不是有害的讀物。我請學生跟我分享那篇小說,果然情節曲折離奇,有些據歷史加以發揮,不太符合史實,但可以成為我們討論的切入點。讀到最後,我仍未能愛上這部小說,但我會明白為何她喜歡,也可以請家長放心。其後,這個孩子不時跟我分享她愛讀的作品,我又會請她讀讀我喜歡的,互相交流。
 
一種文字風格能夠流行,定會有其原因,我們不必認同,但要理解。在這個抖音時代,孩子願意讀讀文字已經值得讚賞。如果連看書都要被責難,他們以後就不會看書了。
老師,你為甚麼不看書?如果想讓學生好好看書,也請你要以身作則,愛上閱讀,可以的話,也讀讀學生喜愛的書,「遨遊於知識的海洋」才可以由老套的話變成現實。
 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也到我的社交平台看看吧!

5.png6.png1.png

arrow
arrow

    陳星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